17732860200
霍邱县人水平衡测试流程民政府
2023-09-11 07:00:46
  (二十三)健全制度规范和社会监督机制。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六安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六安市重要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考核结果。
  (十二)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依法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各县区政府(管委)、单位和个人不得禁止、阻拦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发园区、重点用水企业的正常管理。积极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应首先考虑节水要求,切实抓好水量分配、指标约束、节奖超罚、协会建设、示范引导,建立健全节水长效运行机制。
  (十一)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火力发电、钢铁等工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鼓励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洗车等优先使用雨水、再生水;开发园区应实施集中供水、废污水集中处理,并在园区内充分利用;沿淮行蓄洪区应探索利用雨洪资源。
  1.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2.47亿m3以内;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34亿m3以内;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4.26亿m3以内。
  (十九)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加强领导,成立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监督管理,市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并在每年年中和年底分别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
  五、保障措施
  (十四)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整合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通过完善灌溉制度、改进灌溉技术,加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灌区改造、防渗、微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和生物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完善和落实产业支持、技术服务以及节水、抗旱设备财政补贴政策,落实管护责任、管护主体及管护经费。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水平衡测试,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坚持依法管水,落实责任,加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二十一)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十二五”期间,建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台账;开展年地表取用水量大于50万m3或地下水大于10万m3用水户在线监控系统建设,2014年完成市本级在线监测系统建设,2015年完成全市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并纳入省级在线监测系统。逐步建立水质监控管理平台,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水文、水环境监测机构、环保部门要加强水量、水质日常监测,监测数据作为市政府考核县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3.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2020年为87%,2030年提高到95%。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在向所在管辖区域环保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湖排污口设置申请并进行设置论证。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非法向河道内排放污水、粪便和其他有害物质;禁止在河道内挖设渗水坑、深水井、污水渠道、污水管道、输油管道、渗水厕所等;禁止在河道内倾倒工业废渣及生活垃圾;禁止其它污染和影响地下水源环境的行为。对水污染物排放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十三)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将用水定额作为核定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管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超计划累进加价。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编制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节水措施方案应报送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审查。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取水许可审批机关报送节水设施建设和试运行等相关情况。审批机关组织节水设施与取退水设施同时验收。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取水、用水和节水设施不得擅自投产使用。
  (十六)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依据区域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指标,按行政区域制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明确年度主要水污染排放控制指标,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省政府确定的指标。
  (十七)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各县区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责令限期清除在饮用水源区已设置的排污口,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环保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水源地水质监测,依法处置水污染事件;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治理;自来水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厂和城乡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监督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和监督检查;卫生部门要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防止介水传染病传播蔓延;林业部门要加大水源保护地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水源涵养林面积。
  (四)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编制水资源相关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六安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全市农业节水发展规划。
  四、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5以上;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73 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9 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以上。
  (五)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建立覆盖市县二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省下达六安市的2015年用水总量指标分配到各县区。各县区按照市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本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地区和单位之间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二十)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考核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市政府对各县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县区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七)严格水资源论证。加强区域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有水资源篇章;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园区规划和跨区域配置水资源,应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需要取水或需要增加取水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实行政府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审批前进行水资源论证;纳入核准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核准前进行水资源论证;实行备案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备案后、取水工程开工前进行水资源论证。未依法开展水资源论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
  (六)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对未开展水资源论证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退水水质不符合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申请。未按规定办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的取水户,应整改并依法补办。建立全市取水许可管理登记信息台账,2014年年底完成全市依法应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登记入库工作。建立健全水平衡测试制度。
  (十八)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执行《淠史杭大型水库群水资源保护规划》、《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城西湖及周边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的保护及修复措施,加大对大别山水库群水源地保护力度。
  (十五)扎实推进城镇和工业节水。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施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大力实施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表移户外”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加强对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节水管理。加强对钢铁、化工、火电、纺织、造纸、制药、建材、食品等高耗水企业的节水管理,推广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为节水减排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4.确立“三个体系”。继续开展用水效率考核,并根据省级统一布置,逐步将用水总量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纳入考核体系。2014年,完成省级监控企业实时监控系统安装、市级监控系统规划编制和安装;从2015年起,实施县级监控企业实时监控系统安装。
  (八)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在省规定的水资源费征收幅度范围内,合理调整水资源费标准。严格按法定程序、征收标准、范围计征水资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水资源费应当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缴,水平衡测试报告,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缴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年度用水控制指标。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市物价、财政、水利等部门每年对各地水资源费征缴使用情况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结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
  (二十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管理实际,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示范工程、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加强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切实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总体要求

  (九)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在地下水超采区,水平衡测试资质,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中深层地下水,并削减开采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深层承压水原则上只做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
  (二十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水情教育,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逐步将其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普及日常生产生活节水知识,强化广大市民水安全、水忧患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大兴节约用水新风尚,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加快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相关工程建设。加快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河湖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加强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蓄水工程建设;完成小水库除险加固,开展当家塘建设;积极做好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紫旭节能环保 版权所有
客服邮箱:hbzxjnhb@163.com
冀ICP备18002859号-3
微信公众号
项目咨询